过敏可以分为先天过敏性体制所引起的症状或后天环境因素引发体质改变而导致有过敏现象。现在主要通过皮试或抽血来确认宝宝是不是有过敏体质。如直系亲属中有人患有过敏性疾病,有过敏体质的新生宝宝患过敏病的几率会比一般宝宝高。
过敏体质的宝贝
近年来,过敏儿童增加也和室外过敏物质有关,这类孩子外出旅游要减少和花粉的接触。除皮肤过敏外,在花粉较多的春秋花季,孩子还会出现过敏性眼结膜炎,导致眼红、眼痒、流泪和异物感。这种疾病最易出现季节性的反复发作,对孩子身心健康会造成不良影响。
现代科学已证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环境因素有关,患儿对某种物质形成过敏,除遗传因素外,还和胎儿时期和出生后1—2年内反复接触某种低浓度过敏源有关。相关的专家建议,尽量减少儿童出生后1—2年内,接触环境中的各种过敏源浓度,就能防止、减少儿童过敏的形成,或者通过一些方法,比如脱敏疗法、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对预防过敏性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有些蔬菜也会引起过敏容易引起宝宝过敏的食物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异性蛋白食物如螃蟹、大虾,有的宝宝对鸡蛋,尤其是蛋清也会过敏。父母平时给宝宝初次品尝,像冷冻的袋装加工虾、鳝鱼及各种鱼类、动物内脏等食物,第一次应少吃一些,如果没有不良反应,下次才可以让宝宝多吃一些。有些蔬菜也会引起过敏,如扁豆、毛豆、黄豆等豆类,蘑菇、木耳、竹笋等菌藻类,及香菜、韭菜、芹菜等香味菜,在给宝宝食用这些蔬菜时应该多加注意。特别是患湿疹、荨麻疹和哮喘的宝宝一般都是过敏体质,在给这些宝宝安排饮食时要更为慎重,避免摄入致敏食物,导致疾病复发和加重。
躲开过敏源
1、看清标签,躲开过敏原。
许多食品里都可能含有导致过敏的成分,包括牛奶、蛋类、花生等。例如有些面条、冰淇淋、饼干中会使用鸡蛋,对蛋类过敏的人也可能对这些食物过敏。“每吃一种新的食物,应先看看成分表中有没有致敏物质。”台湾万芳医院营养室组长魏宾慧建议,尽量少吃标识不全、不清楚的食品。
2、在外吃饭要谨慎
常在外吃饭的人,最好只去值得信任的餐厅,确定服务人员能回答关于食物材料的问题,像“医生”一样对待你的过敏。到新餐厅吃饭时,应选择较简单的菜品,以免不同菜肴中的过敏原“叠加”过量,最终导致过敏。
3、少吃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剂、香料、人工甜味剂等,“可能会改变食物中的蛋白质结构,提高致敏性。”台湾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教授江伯伦指出。目前已知硫化物如亚硫酸盐、二氧化硫,会诱发哮喘,有哮喘病史的人购买时一定要注意标签。
4、只吃新鲜的海鲜
不新鲜的海产品会滋生细菌,促使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提高致敏物质如组织胺的浓度,更容易诱发过敏,就算健康的人吃了也可能过敏。
调整饮食
5、多喝益生菌饮品
益生菌可以调节并增强肠道内的免疫机制,对已经过敏的人可减缓过敏反应;对尚未过敏的人则有预防效果。研究显示,孕妇服用益生菌能同时降低母婴的过敏几率。
6、调整油脂结构
研究显示,欧咪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阻断过敏反应的物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素,并有抗发炎的效果。怀孕期间补充鱼油,可调控新生儿免疫反应,预防过敏性疾病。反之欧咪伽-6脂肪酸则会助长过敏。
7、多吃蔬果
蔬果致敏性低,且蔬果中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能预防发炎反应,“维生素C还有抗组织胺的效果,”魏宾慧营养师表示,“水果比蔬菜维生素C含量高,爱过敏的人每天至少吃两个拳头大小的水果,其中一种为高维生素C的橙子、西红柿、葡萄柚等
小编总结:如果发现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就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避免再给宝宝吃这种食物。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强健起来,有些宝宝可能会自然脱敏,即对某种食物不再起过敏反应。不过如果再次接触该食物时,还是应该慎重,从少量开始,无不良反应后再逐渐增加,以免旧病复发。